![]() |
Marc Marquez was dealing with rear chatter |
Marc Márquez在Sachsenring賽道所做出的差異 再次證明了他一貫「掩蓋騎乘問題」的把戲,這次面對的是極具挑戰性的後輪振動,由後輪從有抓地、打滑、有抓地、打滑不斷高速循環所引發。
要聽專家的話。當三次MotoGP分站冠軍得主Cal Crutchlow和冠軍級別技師Frankie Carchedi之前就已經告訴我們:「如果Marc Márquez騎上Ducati,沒人能跟得上他」,他們絕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。
Cal Crutchlow:如果Marc Marquez轉到Ducati,其他人都可以洗洗睡了-29 Sep 2023
Frankie Carchedi:Marquez到Ducati Lenovo廠隊?我已經知道接下來會怎麼發展了...-06 Jan 2025
2015年到2020年賽季Cal Crutchlow在LCR衛星車隊騎乘本田RC213V賽車,多次參與本田賽車開發。Frankie Carchedi是Marc Márquez去年在Gresini車隊的主技師,2020年賽季在鈴木和Joan Mir合作,拿下世界冠軍。
這位32歲的Ducati廠隊車手近期的狀態簡直瘋狂:過去四場MotoGP分站拿下四場正賽勝利與四場衝刺賽冠軍,賽季跑到一半,目前在積分榜上以83分領先第二名的Alex Márquez,並比隊友Pecco Bagnaia多出75%的積分。
截至目前為止,Marc Márquez今年已經領跑222圈,比次多的Alex Márquez多出154圈。而週日Sachsenring正賽的勝利,也是他第200場頂級賽事的里程碑,他在頂級級別的第69場勝利,正式超越Giacomo Agostini(68勝),僅次於Valentino Rossi(89勝)。
他在「超級逆時針」的Sachsenring賽道完全主導賽事並不令人意外,這是他第12次在德國站奪冠:分別是2010(125cc)、2011與2012(Moto2)、2013至2019、2021和2025(MotoGP)。
週六與週日他的勝利風格迥異:週六雨戰衝刺賽後,他坦承為了追回第一彎的失誤,冒了太大的風險,最終在最後一圈超越Aprilia廠隊車手Marco Bezzecchi奪冠。
他賽後表示:「今年我很努力控制自己的直覺」,但也承認自己完全沒做到,只為了區區三分積分冒了險。顯然那個內心的小惡魔仍控制著他握著油門的右手。
週日正賽他在乾地賽道巡航,以6.4秒的領先輕鬆奪冠,甚至沒有騎到他的「額外極限」,讓那個內心的小惡魔得以休假。
Márquez目前的統治力或許不像他當年騎乘Honda RC213V那般驚心動魄,但我們正在見證歷史,在歷經三年傷痛地獄後重返顛峰主宰世界最艱難賽事,這從未有人做到過。
進彎時賽車重心在前面,後輪跳動會變成「抓地-跳起來-抓地-跳起來」循環
Marc Márquez也許終於跨上場上最強的賽車,GP25幾乎是最強車款,不過去年的GP24仍然更容易操控,這並不代表他贏得很輕鬆。
封面照片(由出色的攝影師Gareth Harford所拍攝)完美呈現Marc Márquez如何駕馭困擾其他GP25車手(如Pecco Bagnaia與Fabio Di Giannantonio)甚至困擾絕大多數車手的的後輪振動問題。
米其林去年起引進抓地力非常好的後輪光頭胎,導致了輪胎振動與車身震動,這是一種輪胎與車身的振動頻率不協調所產生的振動。
Harford 拍下的照片顯示,在週日正賽中,Márquez的後輪留下了類似摩斯密碼的痕跡,顯示輪胎進入「抓地-打滑-抓地-打滑」循環,後輪在賽道上跳動幾毫米的「跳躍震動(chatter)」狀態。(後輪打滑時留下胎痕,後輪跳動時沒有胎痕,後輪快速跳動就留下類似摩斯密碼的痕跡)
所謂chatter,就像學校裡的頭蝨一樣反覆出現。這是一種難以治癒的技術性「疾病」,會大幅降低後輪抓地力,因為輪胎只是間歇性地接觸地面,這讓車手和工程師都頭痛不已。
![]() |
Colin Edwards rode Honda VTR1000 |
WSBK雙冠王Colin Edwards曾說:「我們在美國都叫它『電動鎚』。chatter就像梅毒一樣,讓你整天只想著它!」
chatter會因為輪胎配方、賽場、氣溫、傾角、檔位等各種複雜變因出現,有時出現在新胎、有時是舊胎,讓工程師困惑不已。對車手來說簡直是場夢靨,面對chatter只有三種選擇:放慢速度、冒著摔車風險,或用技術應對它。
Ducati在解決chatter與發揮目前後輪最大抓地力方面,做得比其他車廠更好,這是自2024年起它能主宰賽場的關鍵之一。Ducati和其他製造商一樣,都設法透過特殊懸吊設定來消除chatter,但這些方法大多以犧牲後輪抓地力為代價,只是讓車手感覺更輕鬆,但圈速更慢。
Marc Márquez多次嘗試這些特殊設定後,每次都給工程師同樣的回應:「請調回原本的設定,給我後輪抓地力,我自己來處理chatter。」
他如何處理chatter?我們不得而知,可能是透過油門、煞車、身體重心等不斷微調賽車前後配重的組合技巧,讓他能保持一貫速度卻不摔車。所以雖然看起來他很輕鬆,但其實完全不是。
![]() |
在Sachsenring唯一看起來能挑戰Marc Márquez的,是Fabio Di Giannantonio。他在週五兩節練習中緊跟Márquez學習「賽道之王」的技術。
Di Giannantonio:「只從他手腳的動作來理解他是如何做到的真的很難。你只能從車速與身體姿勢看到差異,所以你不知道他實際是怎麼做。我盡力模仿,從最強者身上學習。在任何競技中,模仿比你厲害的車手,這都是正常的。」
Di Giannantonio在衝刺賽拿下第4位,但週日正賽在第一彎滑出賽道、從第2位摔車,成為多位摔車者之一。
Di Giannantonio:「Marc的走線更精準。我在很多彎角速度都跟他一樣,我的路線可能稍微偏一點,差半公尺或一公尺,但他完全不會。他就能每一圈在這邊、在那邊偷一點點時間。
當我跟在他後面時,我很努力地讓油門更加柔順,避免打滑。但即便如此,我的後輪還是會出現小幅彈跳,而他都不會,他可以做出最快的加速。」(練習賽時有畫面是Marc Márquez正在跑第二段跟第三段的連續左彎,他的賽車可以像速克達一樣一公里一公里慢慢加速)
賽後Márquez解釋,他之所以能精準地保持走線,是因為他整場都跑在極限之內。
但其他車手的表現顯然沒這麼穩定,正賽有七位車手超越極限摔車:Di Giannantonio、Bezzecchi、Pedro Acosta、Johann Zarco、Ai Ogura、Miguel Oliveira、Lorenzo Savadori(Savadori還摔了兩次)。Joan Mir則是在被Ogura摔車波及下倒地。幸好人沒有受傷。
大多數摔車都發生在第一彎,一個棘手且狡猾的慢速右彎,負傾斜角度、下坡、側風、低溫、週六下雨過後賽道缺乏橡膠,以及輪胎右側自第11彎後沒再接觸地面,這些因素讓全場只有10位車手完賽,創下自2011年澳洲站以來最低完賽人數紀錄。
Márquez在混亂中冷靜應對,注意黃旗與場邊人員穿越碎石區的情況。
那些認為MotoGP太好騎的人,應該看看週日有三位車手因傷缺席:Maverick Viñales在排位中左肩脫臼並輕微骨折;Franky Morbidelli在衝刺賽高速摔車;衛冕冠軍Jorge Martín仍在卡達GP的重摔後康復中。
因此週日的起跑人數是自2023年阿根廷站以來最少的一次,那年是衝刺賽制實施首年,沒有任何一場比賽是所有車手都健康站上起跑格。
就連Alex Márquez也是帶傷上陣,他在Assen站與Acosta發生碰撞後手指骨折,但依然跑出第二名佳績。
Bagnaia雖站上頒獎台,卻毫無喜悅可言。週五他嘗試了在2月雪邦與去年9月米薩諾測試時使用的車架,試圖解決問題,但最終還是換回原本的車架,距離找回巔峰狀態似乎仍然遙遠。
山葉的Quartararo雖以第四寫下本季最佳成績,但仍然不滿意,因為他完賽時落後冠軍多達18秒,平均每圈差0.6秒,在MotoGP最短的賽道上顯得極其懸殊。不過對Quartararo來說仍有一絲希望,他將在9月米薩諾測試中首度試騎山葉全新V4賽車。
菜鳥Fermin Aldeguer緊跟在Quartararo後方完賽,並大幅領先第六名之爭:Luca Marini(剛從鈴鹿八耐測試嚴重受傷中復出)、Brad Binder、Jack Miller與Raul Fernandez。
第六名對這幾位車手來說是個不錯的成績,但對任何一位頂尖車手而言,落後Marc 25秒都是難以接受的結果。如Miller所說:「跟Marc差25秒,真的非常惱人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