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

KTM和Aprilia登上頒獎台!Ducati該擔心了嗎?

 



KTM和Aprilia終於準備好對Ducati發起挑戰了嗎?也許吧,也許還沒,因為Ducati在Brno站損失了一項重要優勢。

週日的捷克正賽是2025年MotoGP世界錦標賽的第12站,到目前為止,本賽季已經產生了36個頒獎台得主。只有6個位置不是由Ducati車手拿下,這不令人意外。其中Honda占了兩次(Johann Zarco)、Aprilia兩次(Marco Bezzecchi)、Yamaha一次(Fabio Quartararo)、KTM一次(Pedro Acosta)。


而Brno站是本賽季第二次只有一位Ducati車手登上頒獎台。這次是分站冠軍Marc Marquez,與他同台的是Aprilia的Marco Bezzecchi和KTM的Pedro Acosta。

這對MotoGP車迷來說是個值得高興的訊號嗎?Brno站的結果是否意味著Aprilia和KTM終於追上了去年初米其林換上新後輪後所落後的差距,準備和Ducati一決高下?

也許是吧,但也可能不是。



另一場只有一位Ducati車手登上頒獎台的比賽是英國銀石站,當時依然是Marc Marquez和Aprilia的Marco Bezzecchi登上頒獎台,Honda的Johann Zarco也在其中。

Ducati無法像往常那樣在這兩場正賽中稱霸,其實有明確的原因,讓這兩站被視為Desmosedici賽車壓倒性優勢的「例外」。

在銀石,Ducati面臨了前輪選擇上的兩難:中性胎太硬,但軟胎太軟,這導致他們表現不佳,也解釋了為什麼週日正賽摔車的五位車手中有四位是Ducati車手。

在Brno,Ducati無法像往常一樣仰賴他們龐大的遙測數據來充分發揮Desmosedici賽車的實力。因為MotoGP已經有五年未造訪這條位於捷克的賽道,而這次賽道已全面重鋪,讓Brno賽道從「滑冰場」變成了「抓地天堂」,導致Ducati喪失了一大關鍵優勢。





近幾個賽季Ducati之所以能蒐集比對手多一倍的數據,是因為他們場上的賽車比別人多兩倍,這讓他們擁有極大的優勢。不只是傳統的數據分析,工程師看著電腦螢幕上令人眼花撩亂的線條找尋更好的設定。而是他們能將龐大的遙測數據輸入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系統,找出人類根本想不到的解法。


Ducati MotoGP負責人Gigi Dall'Igna表示:「近年來 AI 的進步非常迅速。以前我們也做過類似的事,但效果不佳,因為需要先建立龐大的資料庫。現在,AI 是讓我們取得好成績的關鍵。」


在所有賽車運動中,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抓地力。因為最終決定你一圈可以跑多快,就是輪胎的抓地力。因此在比賽週末中,數據分析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輪胎分析。尤其現在MotoGP的競爭非常激烈,前十名的時間差常常在20秒以內,輪胎選擇與管理變得至關重要。


AI 能分析MotoGP賽車所產生的龐大數據量,否則需要幾千名工程師花幾千小時才能分析完。AI 會聚焦在重要的數據並忽略其他部分,大大加快分析與運算效率。


工程師們依據這些資料來選擇正確的輪胎,更重要的是,告訴車手如何使用這些輪胎,細節精細到難以想像。


例如,數據分析結果可能告訴工程師:某個賽道區段會讓前輪溫度過高,他們就會要求車手盡可能減少該區段的輪胎負擔。又或者,他們可能知道輪胎在比賽跑完幾圈之後,在某些區域,輪胎的某一處會開始退化,於是提前提醒車手,調整騎乘方式來做應對。




這類高階分析最早是從F1開始的,畢竟F1是賽車界中最富有、最先進的領域。


英國汽車模擬大廠ESI的Mike Russell表示:「在F1,輪胎性能幾乎是他們唯一關注的問題。其他一切都是為了讓輪胎保持在理想的溫度範圍所做的妥協。


首先是你要如何讓輪胎保持在最佳溫度範圍?其餘的設定:幾何、避震、車架剛性等,都是為了讓輪胎能達到理想負載。」


F1工程師會對車手說:「『請晚三公尺轉進七號彎』,可能只是為了讓輪胎多撐三四圈。雖然這可能讓你在那個彎慢了0.001 秒,但對輪胎壽命的幫助更大。」


如果你覺得這一切太過高科技,不好意思,這就是現實。這是製造商最想投入的領域,因為這裡孕育最大的技術突破,無論在賽車部門還是市售車開發部門。


Takahiro Sumi stand in center


Yamaha MotoGP計畫負責人、Yamaha Motor Racing總裁Takahiro Sumi(鷲見崇宏)表示:「我們也把MotoGP用的電腦模型拿來開發所有 Yamaha機車的先進電腦模擬系統。」


好處就是,摩托車比汽車還複雜,因為它更加地多樣化,而且車手本身也是整個車輛動態的一部分。這跟坐在車內的汽車駕駛不同,因此MotoGP仍比F1更有人性。


鷲見崇宏:「是的,摩托車賽仍與人高度相關。這讓我們很難得到明確答案,所以我們在模擬上還達不到F1的水準。這也是為什麼摩托車的動態模擬可能永遠都無法到達完美!」

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MotoGP車手能做出的差異遠大於F1車手。這就是為何到目前為止Marc Marquez的積分幾乎是隊友Pecco Bagnaia的兩倍。




Marc Marquez已經連續贏下十場比賽:五場衝刺賽、五場正賽,他毫無疑問是目前場上最強的車手。他不只是快、更是聰明。


Marc在週日賽後表示,比賽跑完四分之三的距離,當Bezzecchi再次發動攻勢時,他只需每圈快上0.3至0.4 秒,就能穩住局勢!這顯示他對比賽的完全掌控。不只是圈速,他也能在各種情況下提升表現,總是領先對手一步。


舉例來說,看看Marc Marquez與Pecco Bagnaia在週六衝刺賽中接收到前輪胎壓警告時的反應差異


Bagnaia是第一位在儀表板上收到「前輪胎壓過低」警示的車手,他必須讓一位對手超車並跟在後面,以提高前輪溫度與壓力。下一圈,Marc 也收到了相同的警示。


Bagnaia選擇在進入五號彎煞車區的下坡讓Pedro Acosta超車;而Marc則在七號彎的出彎加速區等待Acosta接近。


兩者的差距很大。Bagnaia讓Pedro Acosta超越後被拉開了至少十公尺的距離;反觀當Marc讓Acosta超過他時早已開始加速,與對手保持了僅一至兩公尺的距離。這不僅讓他的前輪更快升溫,也讓他守住了位置,而Bagnaia則立即被Enea Bastianini和Fabio Quartararo超越。


Marc一直以來都能比其他車手更好地應對突發狀況,因為他保持冷靜,思維清晰。想想他在2010年Estoril2012年Motegi的逆轉,這些場景足以讓絕大多數車手傷透腦筋。


Sources:

motorsportmagazine

Pic1, Pic2, Pic3, Pic4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